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屏幕已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时间使用这些电子产品后,许多人会出现眼睛干涩、疲劳、发痒以及异物感等不适症状。由此,不少人开始疑惑:是否因为过度使用手机而导致了干眼症的发生?事实上,“眼睛干”并不等同于“干眼症”,但二者之间确有密切联系。小编特地邀请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五官科主任、主任医师倪伟鹏给大家科普一下。

什么是干眼症?

干眼症,又称干燥性角结膜炎,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慢性眼表疾病,主要表现为泪液产生不足或泪液蒸发过快,从而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眼表炎症或损伤,并伴随眼部不适和视觉功能异常。

根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发布的《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干眼症可以分为三大类:

水液缺乏型干眼:由于泪腺功能减退、疾病或药物等原因,导致泪液分泌量减少;

蒸发过强型干眼:睑板腺功能异常、长时间暴露于干燥环境、用眼过度等,导致泪液蒸发增加;

混合型干眼:既存在泪液减少,也伴有蒸发增多,是临床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图片来源于网络)

手机看多了为什么会导致眼睛干?

许多年轻人并不认为自己与干眼症有关,然而数据显示,在门诊中,20至40岁人群中干眼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主要与不良用眼习惯密切相关。以下几个方面,是导致电子设备使用后眼睛干涩的主要原因:

1.屏幕视距短、持续时间长

长时间盯着近距离的屏幕,如手机或平板,会使眼部睫状肌持续紧张,造成调节疲劳。这种紧张状态也会间接影响泪腺功能和泪膜稳定性。

2.环境因素加剧泪液蒸发

使用手机多发生在空调房、通风差或湿度较低的室内环境,这些环境因素会加速泪液蒸发。此外,长时间看屏幕往往伴随精神集中和眨眼减少,进一步加重干眼症状。

3.睑板腺功能障碍

睑板腺位于上下眼睑边缘,是分泌脂质层的重要腺体,有助于减缓泪液蒸发。长期用眼过度会使睑板腺功能退化,油脂分泌不足,最终破坏泪膜稳定性。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上干眼症?

“眼睛干”不一定就是干眼症,但持续的、频繁的干涩不适,需要引起警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初步自我评估:

是否经常感到眼睛干涩、疲劳、有异物感?

是否看手机、电脑一段时间后就感觉眼睛模糊或刺痛?

是否需要频繁滴用人工泪液?

是否有畏光、流泪、怕风、视力波动等情况?

是否清晨起床时眼睛干到睁不开,或夜间眼部疼痛?

如果出现其中两项及以上,并且症状持续存在超过一月,应尽早前往医院眼科就诊,接受泪液分泌量测试、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测、角膜染色等检查,以明确是否为干眼症及其类型。(图片来源于网络)

干眼症是否能根治?

干眼症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根治较为困难,但可以通过系统的治疗与行为管理来有效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治疗方式主要包括:

1.改善用眼行为

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每使用屏幕20分钟,就远眺6米外的目标20秒,缓解眼部疲劳;

保持良好坐姿,使屏幕位于视线略下方,减少眼裂暴露面积;

有意识地多眨眼,帮助泪液分布;

每天保证充足睡眠,减少熬夜。

2.人工泪液的应用

选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可以有效缓解干涩症状。但使用应遵医嘱,不宜滥用,以免影响眼表自身分泌功能。

3.睑板腺保健与热敷

热敷可以促进睑板腺油脂分泌,改善脂质层功能,建议使用40-45摄氏度的湿热毛巾或专用热敷眼罩,每次10-15分钟,每天1~2次。

4.药物与手术治疗

对于中重度干眼症,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炎眼药水(如环孢素A滴眼液),或进行睑板腺按摩、泪点栓塞等治疗,需在眼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干眼症?

科学用眼:限制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尽可能在自然光条件下阅读;

保持环境湿润:使用加湿器,避免风直吹眼部;

避免长期佩戴隐形眼镜,如需配戴,应严格遵守佩戴和清洁规范;

定期眼部检查:每年进行一次眼健康体检,尤其是有视力矫正、手术史或干眼家族史者。

眼睛是人体最敏感、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干眼症虽不致命,却极大地影响生活质量。长时间使用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虽是现代生活所需,但我们更要学会科学用眼,守护好自己的“心灵之窗”。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频繁感到眼干眼涩,不要掉以轻心。及时就医、规范治疗、改善习惯,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减少不适。

给眼睛一点时间,生活才能更清晰、更舒适。

编辑/宣传办

校对/刘筱昕

审核/黄成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