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街的店因为文华关店,这几天在忙着搬迁到光谷那家新店,要不我们就在那边见面好吧?”和老板小宋约好了时间,循着光谷青年教堂的路线,很容易就找到了小宋这家新店。

不到40㎡的店铺里塞满了唱片。一进门就看到中间位置堆着十来个整齐塞满黑胶的箱子,左右两边则摆满了一整柜CD唱片,摇滚、爵士、金属、古典,流行应有尽有。

甚至有一面墙上摆满了周杰伦的专辑。

几千张CD和一千多张黑胶,就像儿时遗失在某个角落的玩具,等着哪天一不小心被你重新翻找出来。

拆开胶膜,从塑料封套里取出一张CD,放入机器。嘘!不要说话,这首曲子就是我们之间不能说的秘密。

因为是刚开店没多久,店里顾客并不多。招呼我坐在店内试听沙发的“皇帝位”上,小宋热情的说:“进我的店里就是轻松就好,你自己可以挑一张爱听的CD,我放你听。”

老板小宋二十年前从广东来到武汉,起初是在武汉的大学里摆地摊,后来在武大的边上有了自己的第一家店。

之后店面几经辗转,到如今虽称不上辉煌,但小宋也有了自己稳定的客人,跟很多顾客更是成为了朋友,小宋笑着说自己怎么也算是半个武汉人了。

“其实文华书店在这次疫情中受到的影响还是挺大,汉街的租金太贵,书店现在也在找新的店面。”

“我不知道算不算幸运,光谷这家店我在疫情之前就盘下来了,现在刚好,汉街的店关了我还能退守光谷,虽然现在情况也不太乐观,但是慢慢来吧。”

小宋并不抵触新鲜事物。聊天的时候小宋还开着抖音的直播间。

“我也是刚开始玩抖音,现在线下的实体店难做,这也是一个新的尝试,我就是想让大家知道,小宋唱片还没有死。”

尽管小宋的网店支撑了自己大部分的收入,但实体店仍然坚持每天开门。

“不一定是情怀,只是我觉得一定要有这么一家店。因为共同的兴趣从顾客变成朋友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很享受这个过程,这个是网店做不到的。”

聊及现如今全面进入数字音乐时代对唱片业带来的打击时,小宋很笃定的说:“唱片是绝对不会消失的。”

“你想想,一整面墙摆满了你最爱的唱片,里面的每一首歌你都仔细用心的听过,它承载的东西绝不只是几首歌曲那么简单,这和你手机下载之后随机播放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不可否认,黑胶唱片和CD注定走向小众,但我就是要做那千分之一。”

02 //

Combo书店

“有选书态度的独立书店”

到店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小雨将歇。这是一家楼中店,敲门进入,店内的灯光打下来,让人只觉得放松且温暖。

Combo书店并不大,30多平米的复式结构,进门抬头便能看见整齐排列的书和杂志散放在不同的角落,还有些插画家和艺术家出的周边。二楼则是卷子今年新收拾出来的一处空间,算是另一处展售区。

区别于一般的连锁书店,店主卷子给这家店的定义是一家有自己选书态度的独立书店。这里的书种类虽然不多,但每一本都是她精挑细选。

“因为我自己是一名插画师,自己平时就很爱阅读一些这样有设计感的纸质读物,所以店里的书也都是设计类和艺术类的居多。”

“其实也是希望能够传达一种好的设计是可以改变生活的理念。”

店里的摆放的zine和一些周边有些是店主自己淘来的,有一些则是用做插画设计师的工作积累而来的渠道和人脉搜集来的。

开这样一家店,完全是店主的兴趣所致。“我觉得一定要尝试去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

卷子说:“其实我自己也尝试过用手机看书,但很快就放弃了。”

“电子信息太庞杂,终究是和这种可以捧在手里,真真切切能触摸到的纸质读物不一样,我认为某种程度上来说,实体书是不可替代的,它是有温度的。”

“其实这家店现在的情况已经比我预想的好很多了。”对于这家店,卷子起初并没有抱有太大的期望。

她之前没想到大家对这家书店会有如此高的热情。在她看来,武汉之前好像并没有这样的店,而愿意对这种小众的zine感兴趣的人群终究只是少数。

“其实还是会有很多客人会专门过来,也有些客人只是看到这家店觉得有意思就过来看看,但是她过来之后能够被吸引从此就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这样也很好。”

卷子说,接下来可能会把工作重心放在线上,用内容来吸引一部分的客人,做出自己的个人品牌,比如多在线上发起一些活动,或者是在公众号上写一些插画师的专访啊什么的。

但卷子并非不在意线下的实体店,她也会定期在书店里举办各式各样以独立出版读物为主题的活动。

“线上只是一种方式,线下我们能面对面交流,或许才是我们的归宿。”

03 //

黑胶星球

“让更多人享受黑胶音乐的质感”

夏季并不常有的斜风细雨,沿街一路找过去,大概是疫情的影响,一路上十分寂静并不见有人,黑胶星球就隐藏在汉阳造的深处,门口露台花园处桌椅被雨水打湿,留下几根缠枝,更显几分清幽。

只见门头上印有黑胶星球的字样,推门进入,便是一整面壁柜的黑胶唱片,店员招呼我们坐下,唱片机开始缓慢旋转,放着浪漫的jazz,一身赶路的疲倦不知不觉间就在音乐流转间消失了。

在店里大概转了一圈,和小宋唱片的品类齐全不一样,黑胶星球只专注于黑胶这一个品类。

黑胶唱片被分门别类的陈列着,古典、爵士、摇滚,基本上你想找到的音乐在这里都能找到。店内除了各类黑胶唱片之外,还有唱机和各类周边产品出售,而且店内还贩卖有咖啡等饮品。

当所有陌生或熟悉的声音都被录刻在一张一张黑色胶片里,随手翻着一张张唱片的过程都像是等待着一次浪漫邂逅。

去的时候不凑巧,老板并不在店里,和店员简单的聊了几句,得知这家店只是店主的副业,更多是出于爱好,而这些唱片几乎都是老板在旅行途中不断积累得来的。

“除了来汉阳造玩累了偶尔来坐坐听歌的游客,平时经常也会有发烧友来淘唱片,然后坐着喝杯咖啡,用一下午时间好好感受黑胶的魅力。”店员和我们简单介绍着店里的情况。

“最近这几年还是明显能感觉到,黑胶唱片开始有了复兴的迹象,越来越多人对黑胶感兴趣,他不一定买回去听,但是黑胶对于他来说可能还是有特别的收藏意义。”

店员小哥笑着说,黑胶唱片和数字音乐还是很不一样的。

黑胶在唱机上缓慢旋转的过程会莫名升起一种仪式感,感觉就好像因为能看到音乐播放的过程,自己也成为了一个见证者,成为了音乐的一部分。

来购买黑胶的客人里,有的是黑胶发烧友,也有的是喜欢小众文化爱好者,也有因为某个歌手或者音乐家专门买一张回去收藏。

“作为音乐的一种实物载体,和每个人手机里都能听的数字音乐不同,它对于每个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爱上黑胶唱片,店主也会定期举办一些线下黑胶音乐的活动,降低听黑胶的门槛,也让更多人享受到黑胶音乐不一样的质感。

“尽管黑胶还是属于小众,但还挺希望因为这一家实体店的存在,能让更多人喜欢上黑胶文化。”

数字时代,载体更迭的速度快到根本来不及反应。而承载这些老旧记忆的唱片和纸质书,就像藏进相册里的旧照片,不再会有人想起。

越来越少人在乎生活的质感,少了些近乎偏执的态度。我们都学会了妥协。

当我们的记忆只能变成互联网上的数字信息,也许它的确便利了我们的生活,但它也在无形中拉远我们与生活的距离。

但所幸,还有人在坚持。

💽

『今日互动』

#一人一句五月天#

编辑ˇ大雄酥

图片ˇ Eatmoonpie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