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与战间期:启蒙与摸索
编辑
未来的战斗将在空中进行,由于战舰受到炮塔与舰桅的限制,战斗机无法自其起飞,战舰一离开战斗机的保护就将会被摧毁。——格伦·柯蒂斯[2]:4
航空母舰的历史与飞机历史近乎相同地悠久,在莱特兄弟于1903年发明飞机后短短7年,法国人亨利·法布尔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种水上飞机,令飞机的起降范围自陆地延伸至海上[3]:16。1910年11月14日,美国飞行员尤金·埃利(英语:Eugene Burton Ely)于停泊在港内的伯明翰号轻巡洋舰(英语:USS Birmingham (CL-2))的木质甲板上驾驶柯蒂斯D式双翼机(英语:Curtiss Model D),成功离舰起飞,并在两个月后的1911年1月18日,成功降落到宾夕法尼亚号巡洋舰(英语:USS Pennsylvania (ACR-4))上,创下人类首次于军舰上起降飞机的纪录[3]:18-20。各国对未来空中力量抱有远见眼光的人士以各种方式促使军方建立海军航空兵,如美国的格伦·柯蒂斯,该人甚至进行了一场公开试验,亲自驾驶飞机投掷武器攻击港内停泊的靶船[2]:4。然而,受限于当时各国海军的建造配有大口径火炮军舰“无畏舰”的军备竞赛,建设海军航空兵仍算是非常前卫的思想。虽然如此,水上飞机的发明仍受到各国海军的瞩目,其中尤其是英国,建造了第一种专门整备水上飞机的舰船—“竞技神号(英语:HMS Hermes (1898))”水上飞机母舰,并在1912年5月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支海军航空兵,日本、意大利、德国、俄国也随之跟进发展水上飞机母舰。水上飞机为航空母舰的滥觞,在其诞生后不久,世界即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是唯一将其使用于海上作战的国家,并在传统大规模战舰决战的日德兰海战后,提出水上侦察机有助战局发展的意见,并要搭配保护它的战斗机,因此,不能再只使用没有飞行甲板、无法供战斗机起飞的水上飞机母舰,必须重新设计另一种新军舰,这即是后来的航空母舰。
暴怒号航空母舰,是航舰发展史中启蒙时期的代表,经历数次实验性的改装。
英国“大舰队”总司令戴维·贝蒂下令将“光荣级”战斗巡洋舰“暴怒号”加装大型飞行甲板、改装成航空母舰[3]:51,做了一系列的试验,还在1918年7月实施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的航空母舰空袭行动(英语:Tondern raid),7架战机从该舰起飞破坏了德国位于岑讷的空军基地并摧毁了德国2艘齐柏林飞艇。“暴怒号”的外型犹如巡洋舰与航空母舰的结合体(类似原始的航空巡洋舰),前方多座舰炮炮塔,后方则是长直的甲板,舰载机起飞并不成问题,但降落时会受到上层建筑气流影响而十分危险。为了解决此一问题,原先另一艘要建造为航空母舰的远洋邮轮“罗索伯爵号”(Conte Rosso)被下令改装去除掉所有上层建筑,变成“全通式”甲板,而后被命名为“百眼巨人号”[3]:81。1923年,英国建造了“竞技神号”,其为第一艘专为航空母舰来设计的船舰[4]:13,拥有许多现代航舰的特点:全通式甲板、封闭式舰首以及位于右舷的岛式上层建筑。在此时期,世界另一边的日本与美国也拥有了航空母舰,前者的第一艘航舰—凤翔号,是世界上第一艘服役、专为航空母舰来设计的船舰(原因是竞技神号工程进度缓慢,导致较晚开工建造的凤翔号较早下水完成[4]:9);后者的第一艘航舰则是由“朱比特号”运煤船改装而成,被命名为“兰利号”,同样拥有全通式甲板。美国海军在兰利号上发展许多新技术,如弹射器、降落指挥官制度、阻拦网等皆是。各国摸索出航空母舰的基本形式后,于1936年《华盛顿海军条约》期满失效之际,海军列强又展开了新一轮军备竞赛,英、美、日三国接连建造了一系列的主力航舰—舰队航空母舰。在舰载机技术上,日本与美国发展蓬勃,反而英国因为军种恶性竞争(海军航空兵的飞机与飞行员皆由英国皇家空军所提供)而发展迟缓,为三者中最落后者。欧洲其他大国,如义大利、苏联受限于海军思想的不同而未有发展航舰,前者凭借其地中海位置的优势而认为没有必要特地建造海上的移动机场,后者则因为其内战结束不久、海军力量不强而将其作战范围设限于近海;至于法国的海军航空兵发展迟缓,仍以战舰和战斗巡洋舰为海军主力,仅改装一艘改装自战舰的“贝亚恩号”航空母舰,额外的造舰计画而后中断[5]。
二次大战:蓬勃发展
编辑
世界上第一种护航航空母舰—大胆号(英语:HMS Audacity (D10)),英美两国建造大量的护卫航舰,在大西洋战役中击败了德国海军潜艇舰队。
主条目:大西洋海战 (1939年-1945年)、地中海战役和太平洋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欧洲方面一共有4个国家分别兴建,操作或者是企图改装为航舰: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英国。其中只有英国具有较大规模的航舰舰队与实际战果。
1935年,希特勒宣布德国将会兴建航空母舰以增强德国海军的实力,隔年两艘航舰的龙骨在造船厂安置。在1938年公开的造舰计划—Z计画中,德国海军预计在1945年以前兴建4艘航空母舰,但是1939年时将数量减为两艘。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迅速地打败了波兰与法国,但是战争开始之后资源需求庞大,而德国在战前就已经面临资源缺乏的状况,使得德军的航舰计画遂而推延。面对久战不下的英国,德国改采取潜艇攻击英国海上贸易线,封锁其战争物资。战争初期英国商船队损失惨重,在意大利参战后,英军航舰兵力也随之分散到地中海与大西洋。经过几度挫折后,英国海军的航空母舰逐渐凸显其作用,在1940年11月突袭义大利塔兰托港、1941年5月围攻德国战舰俾斯麦号和1942年8月援救马尔他岛的“支座行动”中均有杰出的表现[6],其中尤以塔兰托的作战中,英军凭著20多架鱼雷机突袭,即获得三艘义大利战舰丧失作战能力的巨大成果[6]。欧洲战场中,由于仅有英国海军拥有强大的航舰兵力,故航舰涉入的海战主要是德意两国的岸基飞机与其交手。到二战中期时,英美两国大量建造了成本低廉的“护航航空母舰”以及“商船航空母舰”,以其搭载少量飞机即可达到威胁德军潜艇之效,最终令盟军于大西洋的潜艇战中获得了胜利。法国的贝亚恩号于大战期间则都是在半封存的状态下,1944年美国将这艘船运回美国本土再度改装,这一次则是改为一艘运输舰,完成之后交给法国操作。
二战时的美军艾塞克斯级航空母舰战斗群。航空母舰于二战中蓬勃发展,空中力量成为了战场的新主宰。
在地球的另一边,太平洋则出现了海军史上最激烈的海空大战,交手的美军与日军皆拥有强大的航舰舰队。1941年,日本帝国决定与英美荷三国开战。鉴于塔兰托的例子,日本帝国海军设计了偷袭美国珍珠港的行动,这是首次大规模集中使用航舰武力的作战,于1941年12月7日实施。日军共将派出6艘航舰、353架舰载机对港内的美军舰队施行轰炸,最终美军太平洋舰队有18艘水面舰艇受到攻击而重创或者是损失,其中两艘战舰受损过重沉没或者是无法修复。虽然日本海军航空兵在本次行动中表现了近乎完美的对舰攻击,但由于美军港内并未停泊航舰,使得日军虽然达成牵制美国太平洋舰队的目标,但是未能重创其海军航空兵力,实际上仅是终结了各国海军一度崇尚的大舰巨炮主义,往后航空母舰将取代战舰成为海战中决定胜负的关键[7]:306。在1942年初的日军接连攻势中,航空母舰与飞机展现了强大的对舰打击能力。马来亚海战中,英国两艘战舰与战斗巡洋舰在缺乏空中武力保护的情况下出航,立刻被日军88架陆基飞机击沉,后者仅损失6架飞机;印度洋空袭行动中,日军再度集中航舰对英军驻于锡兰港内的舰队施以空袭,将英国海军战力暂时性地自太平洋驱逐[8]。
不久,美军凭借航空母舰逐渐扭转了日美两国的海军情势。
1942年5月,发生了首次航空母舰间的战斗—珊瑚海海战,双方的船舰皆在彼此舰员视距外,全凭舰载机进行攻击与防御[9]:148;同年6月,中太平洋爆发的中途岛海战是航舰间首度的大规模会战。此会战的关键时刻中, 日本航舰的舰载机当时正在进行弹药换装作业,加上损害管制能力不足,因此大部分参与此战役的日军航母在美军轰炸机突袭之下被一举击沉。此后,日军于太平洋发动攻势的能力即大为减弱。1942年8月,日本再于南太平洋损失大量海军飞行员,美军在此期间争取到其将全国工业能力投入战争生产的时间,一批批新式航舰下水服役、大量训练完的飞行员进入前线服役,而日军在人员与航舰的损失均大于补充。最后,1944年6月与10月的菲律宾海海战、雷伊泰湾海战更是将日军航舰与飞行员消耗殆尽,除了自杀式飞机外,没有方法阻挡美国海军向其本土进逼,美国航舰战斗群发挥了摧毁敌人海军以及封锁海上通商线的强大能力,进而促使日本最后的投降。
二次大战航舰使用方式蓬勃发展,在起降、伤害管制和攻击方式方面皆有极大的突破,并于实战中充分获得使用之经验。
冷战时期:超级航舰与轻型航舰
编辑
1945年12月3日,一架“吸血鬼式”战斗机于“海洋号(英语:HMS Ocean (R68))”航空母舰上降落,为历史上第一次的喷射飞机降落于航空母舰上的纪录。
二次大战后,各国海军皆无实力可挑战美国海军的航舰部队,当时其数量即为全世界其他国家航舰总和之数倍,相关科技与使用经验也最为丰富。轴心国战败与核武器的出现而促使美国将大量航舰封存,其中不乏为新造舰只。当时不仅美国、世界也流传核武器改变海军本质的观点,认为战争将决胜于空军轰炸机投掷的核武器,耗费巨资所建立的航舰部队将会瞬间被消灭。除了核武器外,喷射飞机开始普及,令舰载机体积与重量大幅增加,因此美国开始著手设计巨型的航空母舰,为日后“超级航空母舰”标准之前身。在此时期,受到了核武优势论的影响,美国海军计划运用大型航母上的舰载轰炸机来投射核武,最终开始研制航舰“美国号”,然而新成立的美国空军亦坚持战略轰炸机的决定性,最终在会议中航舰方辩论失败,美国号计画也流产。
虽然二战后航空母舰的地位一度降到了最低点,但随后于1950年6月爆发的韩战,大量的喷射舰载机以其为基地投入战争,令航母的重要性又受到了重新的评价,也让直升机有了新的发挥空间。这个时期,英国研制出诸多航空母舰设计新技术——光学助降装置(英语:Optical landing system)、蒸气弹射器与斜角飞行甲板,成为日后大型航舰的典范,美国海军也结合上述技术特征建造了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此外,随著鹦鹉螺号核动力潜艇的核动力军舰试验的成功,美国海军也开始于航舰上使用核动力,第一艘核动力航舰“企业号”便于1960年下水服役。60年代初期,美国服役了第一批弹道导弹潜艇,美国海军不需要航舰继续维持对预先设定的目标进行核子武器的攻击计画,因此在1976年不再将航舰列入《单一整合作战计画(英语:Single Integrated Operational Plan)》中,而是担任核打击任务的预备部队[10]:226。同时美军也为了因应苏军潜艇的威胁,将大批的旧式艾塞克斯级改装为“反潜航空母舰”[9]:149-150。随著世界核技术的进步,核能舰艇的建造成本逐年下降,经过慎重考虑后,美国自1975年起开始建造新设计的“尼米兹级”航母,以替换大量旧式航母;随后30年,各艘尼米兹级航母接连完工服役。尽管每一艘尼米兹级与前一艘相比都有所改良,但基本设计始终不变。
“福莱斯特号航空母舰,为美国最早采用斜角式甲板的航舰,也是世界上第一艘专为喷射飞机起降设计而建造的超级航舰。
美国以外的航舰拥有国——英国与法国,由于经历二战和殖民地纷纷独立而国力大减。英国将航舰大量卖给其他中小型国家,这些旧式航舰本身于二战期间赶著建造,其设计到了1950年代早已无法应付喷射舰载机的需求,很快就从他国中退役。由于国防预算不断地缩减,英国甚至一度想完全放弃建造航空母舰[2]:241,只有为因应苏联潜艇威胁与护航所需而建造了三艘轻型的“无敌级”航空母舰。无敌级其采用新式的“滑跳甲板”技术,并搭载垂直/短程起降战斗机与直升机作为主要战力,在1982年与阿根廷所爆发的福克兰群岛战争中,尽管无敌级因为没有搭载预警机而造成英军船舰的损失,还是证明了其存在价值,在阿根廷空军战机作战半径的边缘,为整个舰队提供部分保护[7]:326。无敌级日后影响了其他中小型、资源与成本较少的国家来发展类似的轻型航舰,包括义大利、西班牙与泰国,同样建造了设有滑跳式甲板,也以直升机和垂直/短程起降机为舰载机的航舰。法国则在二战后从英国与美国租借轻型航舰,将其投入于法越战争中,而后于1950年代研制了两艘“克里孟梭级”中型航舰。
至于美国于冷战的主要竞争对手——苏联的航舰发展之路较为复杂。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雪夫执著于飞弹与核子武器,对航舰抱持鄙夷态度并抵制其发展,一直到美军将核打击任务交付潜艇后,才发展舰载反潜直升机的军舰。到了1964年古巴飞弹危机后,赫鲁雪夫才真正正视航舰的价值,结合先前海军内部暗中研究出的设计,建造了“基辅级”航空母舰。基辅级除了搭载垂直起降战机与反潜直升机外,本身还有强大的对空、对潜、对舰武装,但与西方国家的航舰相比,也只能说是重型载机巡洋舰。苏联较为正规的航舰一直到1991年才出现,是为“库兹涅佐夫级”,采用大型滑跳式甲板,仍保有许多飞弹武器,与西方设计思维有所不同。
冷战期间航空母舰主要参与了世界各地的军事行动与代理战争,包括韩战、第二次中东战争、越战、黎巴嫩内战、第三次印巴战争、福克兰岛战争、波斯湾战争等等,皆展现了其强大的远洋作战能力。
二十一世纪:各国现役与在建航舰
编辑
世界各国航舰数量一览注:本列表仅记入正规航空母舰,不包括两栖攻击舰一类的替代舰种。
国家
服役中
建造中
美国
11
2
中国
2
1
英国
2
0
印度
2
0
法国
1
0
义大利
1
0
俄罗斯
1
0
泰国
1
0
土耳其
0
1
总计
21
4
主条目:现役航空母舰列表
进入二十一世纪至今,世界上拥有航舰的国家包括美国、中国、英国、印度、法国、义大利、俄罗斯、泰国八国,共21艘航舰。
美洲共11艘,全部由美国所拥有,在本世纪完成了最后两艘“尼米兹级”的建造,自2009年最后一艘“小鹰级”退役后,美国所拥有的航舰全数为核动力的超级航舰,目前正在建造“福特级”以汰换“企业号”和“尼米兹级”,已完成一艘,在建两艘,规画最终将在2058年前实现。巴西于上世纪从英国购买的“米勒斯吉拿斯号”在2001年退役,于2000年由前法国“克里孟梭级”“福煦号”退役后收购的“圣保罗号”已在2017年退役[11]。
欧洲共5艘,英国在上世纪建造的三艘“无敌级”退役之后,建造了两艘“伊莉莎白女王级”。法国于2001年服役了除美国外唯一采用核动力的“戴高乐号”航舰,正在设计“新世代”核动力超级航舰,计画于2038年取代“戴高乐号”。义大利于上世纪建造的“加里波底号”轻型航舰已于2024年退役,现拥有于2008年服役的“加富尔号”轻型航舰。西班牙上世纪建造的“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轻型航舰已于2013年退役。俄罗斯现留有一艘苏联时期建造的“库兹涅佐夫号”,但自2017年来一直处于维修状态。
亚洲共5艘,印度从俄罗斯购买了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后的“基辅级”“戈尔什科夫号”,命名为“维克拉玛蒂亚号”于2013年服役,上世纪从英国购买的“维拉特号”已于2017年退役,同时也计画建造两艘“维克兰特级”航舰,目前一号舰“维克兰特号”已于2022年服役,二号舰“维沙尔号”在设计中[12]。泰国拥有上世纪从西班牙购买的轻型航舰“查克里·纳吕贝特号”,但目前仅运行直升机。中国将苏联解体后停工的库兹涅佐夫级第二舰“瓦良格号”进行了续建改装,于2012年入役命名为“辽宁号”,并以其为基础建造了改进型“山东舰”于2019年服役,此外还规画了两型超级航舰,“福建号”预计于2025年服役,核动力的“004型”也已完成设计[13] 。土耳其正在建造MUGEM级航空母舰(英语:MUGEM-class aircraft carrier)。韩国计画建造CVX级航空母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