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_天青色等烟雨,(https://xueqiu.com/1920132160/137804691)

银行业是中国平安集团新的利润增长点。1997开始,中国平安就有了经营银行的打算。

一、轻取福建亚洲银行

2003年2月,平安集团分业重组落幕,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拖四”框架完全显现。

集团控股设立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保险海外(控股)公司、平安信托投资公司。

平安信托依法参股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使平安形成了以保险为主,融证券、信托、投资和海外业务为一体的集团控股经营架构。但与国内其他金融控股公司(如光大、中信等)相比,缺失银行业使平安单薄许多。

2004年,平安保险以旗下子公司平安信托的名义与汇丰控股联合,以不超过2000万美元收购了“福建亚洲银行“100%股份,并于2004年3月正式挂牌。此后,平安增持其股份达73%,汇丰则为27%。由此,平安集团控股了福建亚洲银行,得到了银行准入牌照。

福建亚洲银行,是国内早期的七家中外合资银行之一。创建于1992年12月,1993年6月26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正式开业。其唯一的机构即是在福州市设立的总行。

根据《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不得投资于保险行业以外的企业,因此负责收购的只能说平安集团麾下部门平安证券或平安信托。

此项收购使平安保险得以将经营触角伸向中国快速发展的银行业。同时,绕过政策障碍,即金融公司必须将银行、保险和证券业务分业经营。

二、失手广发银行

2005年初,平安集团正计划并收购广东发展银行,当时的收购模式是借福建亚洲银行(平安银行)的壳,与汇丰联手收购广发行,收购成功后,广发行也更名为平安银行。

如此“曲线”收购的原因是受监管政策的限制,按照目前国内分业经营和监管的原则,身为保险集团的平安不能收购银行,因此必须假道平安银行。

2006年11月,持续了一年之久的广发行“竞购大战“落下帷幕,胜出者是美国花旗银行,另外的两大竞争对手——法兴与平安只能黯然退出。

其实除“广发行”外,平安还有另外一个计划,同央行谈邮政储蓄银行的收购。尽管不久后,这件事也因诸多因素泡汤。

银行是寿险、产险、证券、信托等各种不同产品的综合销售平台和服务平安,加上后援中心的启用,才能实现客户资源的综合管理及产品的综合销售等。

此时,平安迫切地需要将其银行平台搭建起来。

$中国平安(SH601318)$ $平安银行(SZ000001)$

参考文献

《中国平安保险——营销模式与品牌管理》